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高水平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历次全会对推动教育强国建设的工作部署,促进基础学科发展,搭建学术交流平台,10月30日下午,williamhill英国威廉希尔第一期“德贤数理”青年人才学术论坛在理化楼401成功举行。本次论坛邀请我们不同学科青年教师郝晓楠博士、张雪汝博士、隋婷婷博士作学术报告,吸引了多位师生共同参加。论坛由副院长刘宇主持。

郝晓楠围绕“液晶方程的粗糙解的整体唯一可解性与密度补丁”两个关键问题,分享了基于经典分析方法的创新性研究成果。从液晶方程的物理意义及数学结构特点,以非齐次Navier-Stokes方程密度补丁问题为出发点,引出了液晶方程的密度补丁问题,系统展示了带粗糙初值(密度有界)液晶方程整体存在性与唯一性结果。最后在唯一可解性基础上特别介绍了液晶方程密度补丁问题的最新研究成果,表示密度补丁作为液体系统中密度非均匀分布的典型现象,其演化规律与相互作用机制是理解混合、扩散及界面动力学的关键。

张雪汝以“Construction of Maximin Distance Latin Hypercube Designs via Good Lattice Point Sets”为题,从“计算机试验需要什么样的试验设计”切入,指出在现代工程、智能制造和数字化仿真场景下,计算机试验通常具有变量维数高、输出为确定性函数、单次仿真代价高等特点。在此背景下,计算机试验须采用空间均匀、投影性能好且最小距离足够大的设计才能保证后续的插值、建模与优化的稳定性,这也是空间填充最大最小距离拉丁超立方设计持续受到关注的原因。针对以上讨论,她讲解了团队近期提出的“代数结构 + 算法搜索”相结合的设计构造思路,首先利用格点集构造具有良好差异性和距离性质的基础设计,再提出加性列扩展、方法,通过对同一格点集进行水平置换和并列拼接,在不牺牲最小距离的前提下将设计扩展到任意因素数和试验次数,从而突破了传统代数构造往往只能处理素数层数或特定运行数的局限。

隋婷婷从“KDP类光学元件的损伤性能的研究”的主题展开,以KDP类光学元件的应用背景,介绍了当前核能的主要来源以及核聚变的三种方式,着重说明了惯性约束核聚变的原理以及KDP类光学元件在其中的重要应用。随后介绍了目前在高能激光装置应用中面临的基础科学问题,探讨了如何保证晶体高质量生长的同时兼顾性能与成本。最后重点阐述了晶体缺陷的基础问题在损伤性能研究方面的一些进展及与国内外单位的合作研究情况,展望了未来大尺寸高质量晶体应用持续关注的研究方向。

报告环节结束后,在座师生分别就液晶方程的发展前景、工程中表征技术的应用、计算机试验设计、智能仿真试验布点以及统计学习中的样本点选取等问题进行了热烈交流。
“德贤数理”青年人才学术论坛将持续开展,邀请各学科领域优秀青年教师分享学术前沿问题及学术成长发展道路,希望各位老师和同学持续关注。